MALICE MIZER出道唯一專輯《merveilles》中展現的強烈個性(樂評翻譯)
雖然是2000年代為止曾興盛一時的類型,但老實說,不能否認「視覺系」飄散著停滯感。好吧,至今成為揶揄的對象也不少,被說成「音樂性太稀薄」、「歌喉和演奏都差劣」、「那根本不是搖滾啊」等等,有過可觀唱片銷量及公演人數的時候也曾聽過不少難聽的說話,某些方面而言也很難反駁。可是,任由這個日本特有的音樂類型就這樣漸漸淡出也是很可惜的事。尤其,男性搖身一變,使人有美麗女子的錯覺,在歌舞伎和大眾演劇也能通用的樣式美,可算是日本世界上能自豪的文化。對個人來說,在那份視覺當中無法不感受到對於少女歌劇的顛倒了的憧憬,也認為不應該過度中傷,而是希望他們可以作為超越音樂的演藝流派一直流傳下去。因此,是次以視覺系的代表人物,MALICE MIZER,提出討論。
對樂團的演示方式徹底堅持
要追溯視覺系始祖根源的話,HEAVY METAL系是44MAGNUM,POSITIVE PUNK系是DEAD END吧,不過說到最有名的樂團始終還是X JAPAN吧(「視覺系」這通稱,有起源自X JAPAN專輯《BLUE BLOOD》的宣傳口號「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」的說法)。還有,在X JAPAN之後的LUNA SEA、GLAY等等來自Extasy Records的陣容,初期的黒夢和L’Arc〜en〜Ciel,甚至SHAZNA、PENICILLIN、Plastic Tree、DIR EN GREY等等90年代後期出現的樂團也包括在這類別。而令人不能忘記的是MALICE MIZER。從92年結成至01年活動休止,活動經歷不足10年,主流出道活動更只有短短1年的樂團,那美麗的容貌、妖艷的服飾,簡直令人想稱之為「正統的視覺系」。
他們看待樂團的態度總是貫徹到底。「出塵脫俗」這種表現不知道是否夠好,但至少可以斷言普通人是完全沒那種神態的。隊長Mana(Gu)在舞台上是不說話的,對談活動等等會安排翻譯在旁邊,透過耳語傳達自己想說的話的設定也很著名。Gackt(Vo、現:GACKT)登上電視綜藝節目,雖然觀眾因此得以窺視其縱欲又浮誇的私生活,但從中也可以幫助我們想像。90年代後半龐克、混合搖滾也蓬勃興起出現,跟那些堅持在街頭、衣裝也打扮得與觀眾沒大分別似的樂團正正相反(他們正是以Crowd Surfing,Mosh Dive來撤走舞台與觀眾間物理的籬笆)。
精彩的舞台表演
有這樣的故事。在MALICE MIZER出道活動之時,與同時期活動著的某樂團團員閒談的對話內容。忘記了是怎麼樣的流程,他說:「我,討厭視覺系樂團啊」。問:「為什麼?」他回答:「不明白化了妝來唱歌的意義。為什麼要做那樣的事?那是○○○,○○○!」大概是喝了酒吧,相當粗暴的話也脫口而出。然而……話題發展成MALICE MIZER讚美了:「不過,MALICE MIZER很厲害啊。雖然不能理解化妝,不知道音樂性,可是那樂團是很厲害的。○○○也是,如果能幹到那個地步的話就無話可說了啊。」有如脫帽致敬的模樣。在此刻意隱藏了那樂團的名字,他們的類型正好與視覺系180度相反,是甚至能夠充當大型音樂節重頭戲的樂團。這正好就是所謂「識英雄重英雄」吧。
MALICE MIZER是擅長「呈現」的樂團。不,應該說成「展示魅力」才對。無論如何,公演舞台真的很精彩。樂團成員包括Mana(Gu)、Közi(Gu)、Yu~ki(Ba)、Kami(Dr)、還有Gackt(Vo),編成完全不罕見——兩支結他配搭節奏隊及主音,是常有的作風。那有什麼厲害?正正是也有不用樂器演奏的樂曲。因為現在也有空氣樂團這種作風,會覺得「那有什麼罕見的?」的讀者可能也不少,但當時難以預測這種做法。混合同步旋律的歌曲加上跳著ParaPara風格舞步的舞姿固然令人感到吃驚,某樂曲中Mana一邊踏著滑板車一邊在舞台上轉圈表演簡直是難以置信。還有,記得是公演的最後一幕(是ENCORE吧?),背著黑色的羽翼的Gackt從天花板落下,然後再向天花板升去也是令人受到相當的衝擊,無法不喝采。落幕後,在大堂內跟和初中生的女兒一起來的熟人打招呼,那個女孩號泣起來,幾近嗚咽。一問下,原來是被舞台表演所感動。對於她來說必定是很強烈的初體驗。
下意識地加入古典音樂
如果不提及他們的音樂性,結果MALICE MIZER就會變得跟開首所說的揶揄對象一模一樣吧,實際上他們的音色也很優秀。主流出道第一張專輯《merveilles》是正正是今時今日確認這說法的一手資料。首先,他們最大的特徵是加入了古典音樂的要素。接續著SE的M1〈〜de merveilles〉,M2〈Syunikiss〜二度目の哀悼〜〉正正是以兩支小提琴的合奏展開。因為LUNA SEA已經加入過小提琴,當時也不算得上怎麼罕有,但實際上開始部份的前奏是弦樂四重奏的合奏,也是相當大膽。打後的M7〈au revoir〉、M11〈月下の夜想曲〉、M12〈Bois de merveilles〉讓人直接意識到古典音樂元素,然而M4〈ILLUMINATI〉、M8〈Je te veux〉則令人感到他們受過同步編曲手法的影響。這方面則可能是源自前衛搖滾~硬式搖滾。
雖然也有POSITIVE PUNK的氣味,但認為跟所謂哥德搖滾不一樣的只有筆者嗎?(從時尚來說我認為是完美的哥德)M6〈エーゲ〜過ぎ去りし風と共に〜〉、M10〈Le ciel〉等等確實有POSITIVE PUNK的風味,但該說當中沒有了抑鬱的氣氛嗎,個人認為音色製作上有著跟AOR相近的印象。即使不說是開放的,至少沒有非常可怕的感覺。好吧,這指摘無論正確與否,也可看出他們下意識地加入各種各樣的音樂要素。也可換句話來說他們追求獨創性,音樂性豐富,其姿態也是極其搖滾的。雖然是很失禮,但並沒有留下各人的演奏技巧極其卓越的這種記憶(大概是被豐富音樂性模糊掉),與音樂並排,作為樂團另一象徵坐鎮的主音Gackt,在此亦不得不讚其真才實料。
那樣的MALICE MIZER。樂團名字是法語「惡意和悲劇」的意思,出道後,樂團就被悲劇襲擊。98年,横浜Arena公演後Gackt退出。進一步,翌年Kami突然去世。主流出道契約中止,變成三位團員地下活動。00年即使新主音加入,下一年,MALICE MIZER還是宣佈停止活動。除了主音外的四人幾乎全是成團最初的團員,失去了一角使得要維持整個樂團變得很困難吧。實在難以猜想當時團員的心情。之後,Mana在Moi dix Mois,Közi在Eve of Destiny和ZIZ,各自繼續著樂團活動,包括Yu~ki在內三人繼續交流著,自10年後,這三人數度演出了MALICE MIZER特別組合,前陣子也發表了今年8月7日也將會再度登場。雖然昔日的身影永遠地失去了,但那精神卻繼承下去,對曾在當下體驗過的樂迷來說是比什麼都要好的喜訊吧。
原文連結
music.jp:http://music-book.jp/music/news/column/119376
VROCKHK
原文:帆苅智之
譯:KA
校:異形